2015/9/6

做個漂亮的圖表,行銷公道形象就夠了嗎?

圖/取自公道伯臉書專頁
自從公道伯王金平(是說這公道伯的命名規則就引導了一種親切與正面的信任關係)在臉書開了粉絲專業之後,其後的新聞團隊製作了不少內容翔實並具一定美學的資訊圖表,用以呈現與說明當前的時事議題,這些議題含括國內外。

事實上,我對解說國際事件的推廣認為這樣很好,但另方面,我對現任立法院長於國內議題以公道的形象加以解說的操作就有些疑問。公道伯的符號假設投影在沒有話語權、沒有政治資本,也沒有行政資源的一般人身上,我認為這樣的經營確實有助於他熱心與公益的一面,但是當這符號透過王金平折射而出時,那樣的形象卻無助於我對公道與立法院長的政治地位有所契合。
 
換句話說,如果擁有著豐富的行政資源、累積了厚實政治資本的政客,在面對諸如課綱爭議與記者勞動權益的問題上,只能以說明、呼籲(政客呼籲?聽起來不怪嗎?)的方式希望訴諸一種同理與體諒,而未能以政治的方式將這些爭議透過行政立法的過程給予其制度化的規範,那我想,製作精美懶人包的相關單位與個人也不少,但實際擁有政治實權的公道伯,製作漂亮的簡報,以及「呼籲」以外,在政治的場域裡應該能夠有實際的作為吧?
 
然而,面對這些國內議題積習已久的困境,我們卻對政客的要求這麼的卑微,只要製作漂亮的圖表,經營公道與親切的形象,就可以對於政客「不一樣」了有所期待上的滿足,而遮蔽了他實質上所掌握了資源的事實,與其精巧於經營公道的形象,或是透過各種客觀與平和的推廣輸入與擴大公道的正面意涵的話,倒不如在政治實務上展開實際的作為吧?
 
事實上,這樣的操作也是一種公關策略,我最無法同意的說法是,「政客願意做這樣的事已經不容易了」,如果政客只能做這樣的事,公民還對這樣的公關策略予以肯定、投以認同,並醉心於這樣的形象網羅中,坦白講,對於祈求政客主持公道的想望,更是直指台灣社會對於英明領袖的嚮往,以及那化不開的封建思維的復辟。





特別是,公道伯知道立法院依舊有著戕害記者採訪權的規定嗎?至今立法院始終不開放獨立記者申請採訪證進入採訪,修改規定對公眾的效益或許不比製作美感的圖表來的大,但修改「立法院採訪證發放要點」對於採訪自由而言,勢必來得「公道」許多吧?

第一回的懶人包或許只是個悲劇,但一而再再而三主持公道的形象現身,就是鬧劇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